联系电话: 13951899110
联系我们

手机:13951899110

电话:(025)8411-0110

QQ咨询:

邮箱:@qq.com

执业证号:13201-1995-1044-9835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汉中门大街1号汉中新城11楼G座(南京市看守所西500米,万达广场北)

南京律师在线咨询
推荐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南京刑事律师网>联系我们

过失犯罪分为哪两类

来源:南京刑事律师网 阅读:196

    一、过失犯罪两种类型的定义和特征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
    
      1、疏忽大意过失的定义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2、它的两个特点:
    
      (1)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即有预见的义务。法律只对有可能预见的人提出预见的义务。
    
      (2)行为人因就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
    
      1、过于自信过失的定义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2、它的两个特点:
    
      (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对危害结果的预见,包括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结果。
    
      (2)行为人轻信自己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疏忽大意的过失事先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所以又称无认识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事先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有所预见,故又称有认识的过失。
    过失犯罪相关知识:
    
      (一)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二者的相似点:都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二者的不同点:
    
      (1)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根据刑法的规定,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可见,间接故意的认识程度较高。
    
      (2)对危害结果所持的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否定态度,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意愿的。
    
      行为人为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往往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并且也有避免危害结果的客观根据。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即危害结果发生也罢,不发生也罢,都不在乎,甚至纵容危害结果发生。因此,行为人对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往往持消极的态度,并且没有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和根据。
    
      (二)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相似之处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预见。
    
      二者的区别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在意外事件中,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不可能预见的;在疏忽大意的过失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应当预见、并且是能够预见的,只是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在这两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责任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前者不是犯罪,后者则构成过失罪。
    
    
·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

·包庇罪的认定
     窝藏、包庇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区别根据《刑法》第306条的规定,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单位行贿犯罪的认定
    在认定单位行贿犯罪时,重点是确定犯罪主体是否具备单位主体身份、体现单位意志、为了单位利益,如是则构成单位行贿罪,反之则构成个人行贿罪。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较难区......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中的确定之日应是指判决宣判之......

·哪些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1、对尚未开始不法侵害行为的行为人实施的所谓“正当防卫”行为。          2、不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者本人,而是无关的第三者......

·盗窃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既未遂认定
        一、盗窃公共场所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既未遂标准    现实中,行为人往往采用撬锁、暴力破坏锁具等方式窃取停放在路边或者停车场的车辆......